- 龙雨;李爽;李华玮;
为解决传统地图查询方法中对复杂地址对象难以定位的问题,该文面向地理网格的时空大数据分析需求,结合面要素特点与语义分析,提出一种面要素语义位置的GeoSOT网格定位方法。首先通过最小外包矩形(Minimum Bounding Rectangle, MBR)将面要素以九宫格形式分割成9个区块,单独计算各区块的网格编码集合;然后提取位置语句中的名称与空间关系,根据具体情境进行直接查询,或利用网格编码计算目标位置;最后根据语义考虑是否对编码结果做差集运算,从而得到目标的GeoSOT网格定位范围。实验表明,对比现有的地图服务,该方法能够实现语境更加复杂的位置定位,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其提供的未知要素推理定位方法能够有效补充、扩展原有的面要素数据集,可为后续针对面状区域的时空大数据分析提供网格化的数据资源。
2021年02期 v.37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2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刘康甯;田永中;沈敬伟;胡晓辉;
等高线蕴含的历史高程信息可有效延长地形研究的时间序列,有利于深入挖掘地形变化长期规律,然而,图幅接边处的高程属性错误降低了等高线的数据质量,制约着等高线高程信息的实际应用。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层次格网索引的图幅接边处等高线高程错误识别和自动修正方法:首先,将层次格网索引与方向性二邻域算法相结合,以减少数据重复计算;然后,利用等高线空间位置标签及快速排序算法构建强空间位置关系,解决图幅接边处等高线匹配的准确性问题;最后,以高程冲突位点为驱动因子进行逻辑判断,实现等高线高程错误的识别及自动修正。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运算效率较未进行效率优化时提高了203倍,接边处等高线高程错误识别与修正精度的最大值分别达97.71%和91.40%;相较于现有方法,该方法在精度和效率方面表现更佳,对区域性错误和变形等高线具有更高的适用性。
2021年02期 v.37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4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杨练兵;郑宏伟;罗格平;杨辽;
应用于土壤盐分含量(Soil Salinity Content, SSC)反演的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较少关注对模型精度影响较大的结构参数和初始权重的优化。该文利用Landsat-8 OLI、Sentinel-1 SAR影像数据及SRTM高程数据,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EE)平台构建反演参数,并建立3种反演模型:先利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同步优化输入层反演参数子集和隐含层神经元数量,再优化初始权重的BPNN(GA-BP)模型;将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 VIP)算法分割阈值分别设为1和0.5,优化出两组输入层反演参数子集并将其分别代入GA优化隐含层神经元数量,再优化初始权重的BPNN(VIP1-GA-BP、VIP2-GA-BP)模型。在玛纳斯流域和三工河流域各选一靶区进行SSC反演,对比分析GA-BP、VIP1-GA-BP、VIP2-GA-BP模型的反演精度,并统计各类盐渍土的面积比例,结果表明:1)两靶区3组模型反演精度由高到低排序均为GA-BP、VIP1-GA-BP、VIP2-GA-BP;2)盐分指数和植被指数在SSC反演中起到重要作用,同一模型筛选的反演参数存在空间分异性,但高程适用于不同的筛选模型,具有较强的鲁棒性;3)两靶区3组模型反演的SSC值域范围与实际采样点SSC值域范围的差异均较小,各子区GA-BP反演的SSC空间分布地物轮廓最清晰,且地物内SSC的均质性最好;4)玛纳斯靶区和三工河靶区面积占比最大的盐渍土类型分别为盐渍土和中度盐渍土。研究结果为构建具有一定推广性的干旱区土壤盐分含量反演模型奠定了基础。
2021年02期 v.37 12-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4K] [下载次数:9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2 ]
- 吴佼华;杨学志;方帅;董张玉;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和多光谱(Multi-Spectral, MS)融合图像中存在的空间细节模糊和颜色失真问题,该文兼顾光谱监督和空间细节监督,设计光谱损失函数和空间细节损失函数,提出一种基于双分支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 CNN)的SAR和MS图像融合算法。该算法网络框架包含光谱保持和细节提升两个分支:光谱保持分支通过上采样MS图像连接到网络的输出,直接将光谱信息传递到融合图像中;细节提升分支对SAR和MS图像通过高通滤波提取高频细节信息,然后应用CNN对细节信息进行特征提取、特征融合及重建,最后将重建的细节信息叠加到上采样的MS图像,得到融合结果。以哨兵-1B GRD级别的SAR图像和Landsat8卫星多光谱图像为实验数据,通过与传统融合算法和深度学习算法RSIFNN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文算法在定性和定量评价方面效果更好,能够在保持光谱信息的基础上增强多光谱图像的空间细节信息,有利于后续地物分类和目标识别等工作的开展。
2021年02期 v.37 2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5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 ] - 马文骏;张黎明;李玉;秦如贞;
现有基于SIFT特征点的水印算法因特征区域重叠导致算法鲁棒性较差,不能满足GF-2影像版权保护的需求。该文采用Mean Shift对SIFT特征点进行优化和改进,提出一种基于NSCT与改进SIFT特征点的GF-2影像数字水印算法。首先,提取GF-2影像的SIFT特征点,采用Mean Shift对其进行聚类处理,将所有聚类中心作为影像的关键点,并计算关键点的平均SIFT描述符,以保证所生成的影像关键点具有与SIFT特征点相同的特征属性;其次,根据关键点构建影像的特征区域,并对其进行几何归一化处理;最后,对特征区域进行NSCT分解,选择低频子带进行奇异值分解,根据加性规则将水印信息的奇异值嵌入低频子带的奇异值中,并通过相应的逆变换得到含水印影像。与其他算法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既具有良好的不可见性,又对常规攻击以及旋转、裁剪、缩放等几何攻击具有较好的鲁棒性,且能有效减轻特征区域的重叠现象,适用于GF-2影像的版权保护。
2021年02期 v.37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57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2 ] - 尹枷愿;蔡宏;田鹏举;唐敏;
喀斯特地区地形起伏大,常规的降尺度方法及所选择的因子对其不适用。该文根据喀斯特地区的特点,选取反射率、遥感指数及高程因子为尺度因子,通过随机森林模型建立MODIS第31、32波段辐射亮度数据和尺度因子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构建适合喀斯特地区的随机森林(Karst Random Forest, KRF)模型,成功将空间分辨率为1 km的热红外辐射亮度降至100 m,最后利用劈窗算法反演得到空间分辨率为100 m的地表温度。将KRF方法与仅考虑常规因子的多因子随机森林回归模型(MTVRF)和热锐化算法(TsHARP)对比,结果表明:1)在不同高差的喀斯特地区,KRF方法可较大程度提高地表温度降尺度精度,均方根误差(RMSE)在遵义市西北部和贵阳市以南地区分别为2.46 K和1.45 K,较MTVRF模型分别降低了0.1419 K和0.2928 K,较TsHARP算法分别降低了0.6204 K和0.6953 K,且在地形起伏度较低的喀斯特山区城市(贵阳市以南)表现更好;2)在喀斯特地区不同地类上,KRF方法效果也较好,其中植被区域最优,RMSE为1.41 K,破碎的裸土区域RMSE为1.84 K。研究显示,考虑特殊尺度因子的KRF方法可提高喀斯特地区地表温度的降尺度精度,为该地区以地表温度为基础的研究提供更精细可靠的地表温度产品。
2021年02期 v.37 38-4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98K] [下载次数:5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 ] - 闵锐;杨学志;董张玉;陈鲸;
针对利用生成对抗网络模型(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GAN)重建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图像存在边缘细节信息不足和"伪影"(artifacts)现象,该文基于增强型超分辨率生成对抗网络(Enhanced Super-Resolutio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ESRGAN)光学模型,重新设计生成网络上采样重建模块和结构损失函数,提出一种结构增强型生成对抗网络SAR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包括特征提取、特征增强和上采样重建3个模块:在特征提取模块采用小尺度卷积层对输入SAR图像进行低层次特征提取;在特征增强模块采用多个级联残差密集块(Residual-in-Residual Dense Block, RRDB)和卷积层提取输入特征;在上采样重建模块交替使用最近邻插值(Nearest Neighbor Interpolation, NNI)和亚像素卷积(Sub-Pixel Convolution, SPC)对特征进行放大重建,使特征信息交互融合。与传统插值算法和经典深度学习重建算法相比,该算法在视觉效果和定量评价方面均有显著提升,能够在保持原网络模型重建图像内容信息不丢失的基础上,增强重建图像边缘细节信息和减缓"伪影"现象,有利于后续目标识别和灾害监测等工作开展。
2021年02期 v.37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3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 ]
- 李建学;蒲英霞;刘大伟;
人口迁移是一个时空路径依赖过程,同时受迁移存量和周边迁移状况影响。当前人口迁移预测大多建立在时间序列模型之上,重点考虑迁移流在时间维度上的联系,忽视了其中的时空关联。该文将特征向量时空滤波方法与普通泊松模型相结合,考虑迁移流中可能存在的时空滞后和同期两种结构,对1985-2015年不同时段的中国省际人口迁移流数据进行建模和估计,并利用拟合程度较优的模型预测2015-2025年省际人口迁移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特征向量时空滞后和同期滤波泊松模型均能较好地模拟研究时段省际人口迁移过程,自1985年以来我国省际人口迁移流不仅受迁出地和迁入地经济、社会等因素影响,也与过去迁移存量及周边迁移流密切相关;2)区域人口规模和GDP对迁移流的"推—拉"作用符合预期,地区人口规模较高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会促进人口外迁,反之则有利于吸引外来人口;3)与特征向量时空滞后滤波泊松模型相比,时空同期模型更便于捕捉省际人口迁移过程中的时空路径依赖特性,意味着当前人口迁移流的发展更易受到同时期周边迁移流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羊群效应;4)预计2015-2025年我国省际迁移总量持续增加,呈现更集聚的空间模式,高迁入与高迁出区域在空间上相连,形成一条南北贯通的"高密度迁移地带"。将特征向量时空滤波模型拓展到人口迁移这一空间相互作用领域,可为当前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等提供科学参考。
2021年02期 v.37 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1K] [下载次数:10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 ] - 刘天林;刘明皓;荆磊;李婷;
城市扩张模拟为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分配与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政策提供依据。该文针对传统元胞自动机(CA)在城市扩张模拟中存在城市元胞密集区域团簇现象,耦合随机森林(RF)与基于斑块(Patch)扩张的CA模型,在顾及驱动因子重要性基础上构建基于斑块最大面积和城市扩张总量的双约束RF-Patch-CA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模拟重庆主城都市区2010-2017年城市扩张。结果显示:该模型总体精度达97.62%,相比传统的RF-CA、ANN-CA和Logistic-CA模型,Kappa系数分别提高了0.0222、0.0231和0.0245,FoM分别提高了0.0376、0.0391和0.0414;在景观相似度上,该模型相比以上3种模型分别提高了40.92%、41.16%和32.33%,最接近真实情况,而且避免了模拟结果产生城市元胞团簇现象,有效提高了城市扩张模拟精度。
2021年02期 v.37 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8K]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 ] - 周子皓;张莉;吴西伦;李生芮;索浩天;周蕾;
地铁是城市内重要的公共交通方式,对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居民出行便捷度起到重要作用。个体通过地铁前往城市内不同地点的能力受个体前往地铁站的能力和地铁站间的通行能力影响。基于此,该文综合考虑个体可达性与地方可达性,提出评价个体到达区域内不同地点能力的指标——个体区域出行可达性,即从某点出发就近进入某类交通网络节点,通过该交通网络到达该网络所有节点的最短时间均值,可结合最短旅行时间及加权平均旅行时间计算得到,以尽可能精细地评价在节点分布足以代表区域的情形下个体到达整个区域的能力,并计算了上海中环以内城区地铁出行的个体区域出行可达性。结果表明:受线网结构和自然地物分布的影响,个体在上海中心城区通过地铁前往不同地点的能力由最中心地区向外波动下降,部分特殊地区和线网稀疏区个体出行能力较差,浦西地区的可达性情况明显好于浦东地区。
2021年02期 v.37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1K] [下载次数:6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姚海芳;刘云溪;刘劲松;
机场腹地是完善和管控机场地表集疏运网络的基础依据,传统的机场腹地测算方法在时效性、准确性、解析性等方面已无法满足经济全球化时代事件管控和精准服务的需求。该文基于手机信令大数据构建新的机场腹地识别算法,并利用中国联通河北分公司提供的石家庄机场2019年10月2-8日的手机信令数据,识别石家庄机场腹地范围,通过测算不同尺度行政单元的进/出港旅客出行强度,揭示机场腹地内部结构的多尺度特征。研究发现:1)超过95%的出港旅客的出发地位于以机场为中心、200 km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或位于以机场为目的地的90 min等时圈内。2)市级尺度机场核心腹地为石家庄,主要腹地是保定,次要腹地是衡水、邢台、沧州和邯郸,6市进/出港旅客数量占比超过99%;县级尺度进/出港旅客的出行强度呈现圈层结构,且以机场为中心,向外逐步衰减;在乡级尺度,机场腹地不再连续,交通线附近出行强度高;村级尺度进/出港旅客出行密度呈现出城市>建制镇>村庄的特征。该算法为监测机场腹地的时空动态特征提供了工具,也为构建机场腹地的个性化扎根理论提供了支撑。
2021年02期 v.37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5K] [下载次数:5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 ]
- 张艳可;王金亮;苏怀;程峰;
针对当前单一地貌划分单元造成的分类结果破碎或漏分问题,该文引入双尺度流域单元划分方法,即采用两种不同大小流域单元的组合作为地貌划分基本单元,以提高地貌划分的细分性和完整性。以30 m ASTER GDEM数据为数据源,基于最佳地形因子组合(高程、地势起伏度、坡度、坡度变率、光照模拟值)、双尺度流域单元、CART决策树算法,实现了北回归线(云南段)地区平原(2类)和山地(7类)共9类地貌的划分,双尺度流域单元划分的最佳流量阈值分别为500、2 000。通过平均值、标准差、Moran′s I和人工判读结果对分类结果进行检验,发现基于CART决策树的双尺度流域单元地貌分类方法在北回归线(云南段)地区总体精度可达82.1%,Kappa系数为0.793,总体能够准确识别出研究区的地貌类型空间分布特征,是地貌类型划分的一种可行方法。
2021年02期 v.37 8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73K] [下载次数:7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 ] - 文博;徐聪;夏敏;
探索客观、科学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决策方法,对于切实保护优质耕地及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该文从评价性指标与约束性指标两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集对分析方法,以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为例开展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决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安源区耕地可划分为优先划入、择优调入、针对性调控以及全面治理四大类型:优先划入型和择优调入型耕地合计2 553.66 hm~2,主要分布于城区周边道路沿线,应优先划入红线进行保护;针对性调控型耕地应根据其短板开展针对性调控改造,将改造后的优质耕地划入红线;全面治理型以丘陵山区的旱作坡耕地为主,主城区周边有少量镶嵌于建设用地之中,该类型耕地可作为农业—建设—生态弹性空间,通过全面治理,服务优化建设布局、发展山区特色旱作农业、强化生态功能等多方向管理决策。研究结果客观反映了安源区城市周边耕地资源综合状况,可为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决策提供指导。
2021年02期 v.37 9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0K] [下载次数:8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3 ] - 余文婷;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全球化、环境威胁、地方消融等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地方"理论为解决城市空间意义丧失和人们心灵失落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和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研究意义。该文以中国知网(CNKI)检索到的"地方"理论相关的285篇论文为基础,对"地方"及其衍生概念进行了梳理,分析国内"地方"理论研究的演化和发展进程,将其分为"概念引入期""观念分化期""理论发展期"和"研究深化期"4个阶段,从各领域的发展情况、发展特性、论文发表数量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地方"理论主要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手段、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等方面进行综述。最后,总结"地方"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应进一步加强概念的辨析和统一、研究方向的拓展和细化、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多元化、研究层次的深化等内容,并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2021年02期 v.37 100-105+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1K] [下载次数:30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2 ] - 尹振南;周廷刚;李洪忠;谢舒蕾;任彦霓;
监测和分析不透水面的动态变化不仅能了解城市化进程,而且对城市未来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Landsat TM、ETM+、OLI和HJ-1A、B数据,结合地表特征指数变化,分析1990-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不透水面的时空扩展变化,并利用象限方位分析方法探索城市扩展模式,进而揭示社会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粤港澳大湾区不透水面的扩展主要集中在1990-2010年,后10年扩展速度最快,对耕地面积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林地和湿地;2)近30年粤港澳大湾区不透水面扩展主要呈东—西向,重心沿东南—西南—西北方向迁移,区内城市不透水面扩展模式主要为跳跃式组团扩展和沿交通轴线带状扩展,对城市群的空间格局产生巨大影响,未来应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东西两翼的协同发展,增加城市的绿化设施建设,避免城市扩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2021年02期 v.37 106-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7K] [下载次数:9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2 ]
- 翁钢民;李聪慧;潘越;李建璞;
以中国30个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Tapio脱钩模型测算2008-2017年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指数,结合ESDA和LMDI方法,对旅游业碳排放脱钩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指数整体处于弱脱钩状态,在0.4380~0.8758之间波动,碳排放脱钩指数分布不均衡,脱钩水平表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但空间分布的集聚程度较低;随着时间推移,空间集聚程度有所提高,其中,H-H类型的省域集中分布在中部地区,L-L类型省域数量较少,呈零星分布;技术效应、游客规模效应分别是促进和抑制旅游业碳排放脱钩的主导因素,能源结构效应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经济效应的影响较小。最后针对中国旅游业碳排放脱钩现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以期为制定科学的减排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2021年02期 v.37 114-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6K] [下载次数:2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7 ] |[阅读次数:2 ] - 程云;殷杰;
随着旅游活动大众化,游客拥挤愈发常态化。全面梳理游客拥挤的研究进展对于强化游客管理、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游客拥挤的内涵、测度、生成机制、影响因素、作用效果等多个角度进行文献梳理,研究发现:1)游客拥挤是游客对所处游览环境的负面评价,是对空间拥挤和人群拥挤的消极感知,刺激超载理论、社会干预理论及期望理论对游客拥挤的生成具有较好的解释效应;2)游客拥挤感存在明显差异,该差异主要来源于个体、空间场景及人群环境等因素,社会认同理论、唤醒理论、规范理论及曼宁理论能够有效解释游客拥挤感知差异的生成;3)游客拥挤易对游客情感、旅游满意度与忠诚度产生负面影响,易引发产品转换、合理化、置换等调试行为。今后研究可结合时空情境,关注游客拥挤的差异化测量、识别影响游客拥挤的关键因素以及探明游客拥挤的多元影响,如游客拥挤对景区管理、目的地规划布局、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021年02期 v.37 12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4K] [下载次数:15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2 ] - 刘庆芳;王兆峰;
明晰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压力间的交互胁迫作用是协调旅游地人地关系的重要基础。运用变异系数法和综合指数法测度2002-2018年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并引入Tapio解耦模型探析二者解耦关系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整体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在波动中提升,不同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显著;2)城市生态环境压力以波动低速上升为主,在空间上形成不同类型和范围的"压力俱乐部";3)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压力的年际解耦关系大致呈类"U"形,而在阶段性解耦关系上,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压力的解耦与耦合具有反复性、动态性和不可持续性。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加速旅游经济发展、缓解生态环境压力、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2021年02期 v.37 128-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1K] [下载次数:20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2 ] - 徐磊;陶金源;张孟楠;张蓬涛;张俊峰;
识别区域产业承接潜力及优化承接潜力区格局是实现产业转移承接的重要前提。以环京津贫困带为研究对象,基于产业生态承载力、产业吸引力、产业支撑力、产业发展力与产业选择力5个维度,构建贫困带产业承接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测度产业承接潜力水平,采用标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与空间聚类法实现环京津贫困带产业承接潜力的分区优化。结果表明:1)环京津贫困带县域产业承接潜力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中、高水平单元主要位于"京津"以及张家口、承德和保定市辖区周边;低水平单元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坝上高原和燕山—太行山脉。2)结合环京津贫困带发展规划及策略,将环京津贫困带划分为产业适度转移区、产业重点转移区和产业优先转移区,依据各类型区特点提出产业承接转移导向,科学定位不同县域产业发展方向。
2021年02期 v.37 135-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8K] [下载次数:8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