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3S研究与应用

  • 时间粒度对地理事件线性时间拓扑关系影响研究

    刘凯;龙毅;秦耀辰;

    时间尺度是时空数据模型中重要的要素,决定着对地理信息刻画和描述的详细程度,在时空数据库中,时间粒度对于时空拓扑关系描述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该文对时间的基本元素进行了形式化定义,在数轴上把时间基于集合论划分为3部分,并对两个时间要素划分的集合求交,从而建立地理事件间的线性时间拓扑关系形式化描述的9交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时间粒度变化对地理事件间线性时间拓扑关系的影响,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2013年03期 v.29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6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97 ]
  • 基于WiFi与GPS组合定位算法的无缝定位方法研究

    马燕;袁蔚林;陈秀万;许玉斌;孙华波;

    无线局域网络(WLAN)是一种全新的无线信号传输平台,该文在总结目前无缝定位与导航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联合GPS和无线局域网络的组合定位方法,以实现室内外的无缝定位与导航。同时,在深入研究卫星导航定位和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原理与算法基础上,针对定位环境的不同,提出了无缝定位的解决方案、转换机制和切换策略,并以WiFi网与GPS组合定位算法为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深入讨论,所用算法可以实现无GPS、少于4颗可用卫星以及GDOP值不满足定位情况下的定位,与单独WiFi网络定位算法相比,该算法可以提高定位精度。

    2013年03期 v.29 6-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下载次数:2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9 ] |[阅读次数:99 ]
  • 基于对象-事件-过程的时空数据模型及其应用

    陈新保;Songnian Li;李黎;李妹;

    根据地理本体思想,提出和构建了基于对象-事件-过程的面向对象的时空数据模型。该模型基于3个基本地理实体类型:地理对象、地理事件和地理过程,三者基于地理本体的特性,本体化地表达和概括了地理现象和事物。该模型能有效地描述和表达复杂的地理动态现象和事物,能增强性的探讨和表征地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内在关联。甚者,鉴于描述和表达三者的侧重点不同,该模型可灵动性地整合或拆分成其它时空数据模型,不失为一种通用的时空数据模型。最后,以动态变化的海冰为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13年03期 v.29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下载次数:9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68 ]
  • 基于非均匀多级网格索引的矢量地图叠加分析算法

    王少华;钟耳顺;卢浩;张小虎;张珣;

    矢量地图叠加分析在实际场景使用中经常需要处理各种大规模复杂空间数据,因此算法整体分析效率的提升尤其重要。该文重点针对较大多边形对象和大量较小多边形对象的叠加分析使用场景,提出了一种有较强针对性的基于非均匀多级网格索引的矢量地图叠加分析(Non-uniform Multi-level Grid Index Overlay,NMGIO)算法,包括索引构建、网格过滤、叠加计算、拓扑构面4个步骤,通过对待分析数据集和叠加对象双向建立非均匀多级网格索引,利用数据的空间分布特点从根本上提升叠加分析效率。同时给出了算法整体时间复杂度和由C语言实现的原型系统叠加分析效果验证。

    2013年03期 v.29 17-2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79 ]
  • 基于EMD的遥感影像数据组织模型

    宋树华;程承旗;濮国梁;罗旭;耿忠;陈东;

    针对目前遥感数据组织以时间为基准、同一区域不同部门遥感数据标识不统一的现状,鉴于全球剖分网格具有多层次、全球覆盖、网格单元编码全球唯一性和对传统地图图幅的继承性等特点,介绍了基于地图分幅拓展的全球剖分模型EMD,提出以EMD剖分面片为单元、采用剖分面片编码标识并管理遥感数据及其相关资源的数据组织框架。试验分析表明,基于EMD的遥感影像数据组织可行,且基于剖分面片编码的数据检索具有较高效率。

    2013年03期 v.29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09 ]
  • 递归算法在改进基态修正时空数据模型多级历史回溯中的应用

    王履华;孙在宏;吴长彬;狄晓涛;

    在对基态修正时空数据模型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以单个GIS空间对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主线,解决其多级历史回溯过程中的效率和展现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基态修正时空数据模型的表述方式,并设计双向递归算法,实现空间数据在频繁变化下历史关系的高效检索。使用GIS时态播放器,以动画形式描述变更过程,直观展示空间对象的历史演变关系。最后,以地籍管理中的宗地变更为典型实例,建立应用系统,实现了宗地数据历史关系的有效管理。

    2013年03期 v.29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7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81 ]
  • 基于光谱平滑的浑浊水体叶绿素a浓度一阶微分估算模型

    程春梅;韦玉春;张静;孙晓鹏;周宇;

    一阶微分处理常用于浑浊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遥感估算,直接的微分处理容易扩大噪声的影响,该文使用光谱平滑降低噪声,讨论平滑处理对一阶微分估算模型的影响。对2004年夏季和2011年春季太湖水面实测光谱数据进行核回归平滑处理并建立一阶微分模型,结果表明,平滑处理后的光谱数据建立的一阶微分模型稳健性更好。将2004年7月数据建立的模型用于8月数据,2011年3月建立的模型用于4月数据,平滑处理后模型验证的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13.1mg/m3和3.9mg/m3。光谱平滑对一阶微分模型应用精度的改进作用最显著,优于波段比值和三波段模型。平滑处理后的一阶微分和三波段模型应用精度较高,其中一阶微分模型使用的波段信息少,较易用于浑浊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估算。

    2013年03期 v.29 30-3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8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67 ]
  • 震害损毁建筑物高分辨率遥感信息提取方法

    吴剑;陈鹏;刘耀林;王静;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针对"512"地震中都江堰紫坪铺镇震害损毁建筑物的特征,研究了基于像元和面向对象两种快速提取方法。基于像元提出了基于"多层次区域分割"的震害损毁建筑物提取方法,与传统的分类提取方法相比,它体现着面向对象分析方法中的多层、分割思想。面向对象,利用多尺度分割思想,按照分割尺度的大小建立了三层体系结构,根据每一层的特征提取不同地物类别,分析其光谱、纹理、形状、上下文关系、空间位置等特征,建立各自的模糊判定规则,进行损毁建筑物的提取。分别从提取精度、目视效果和方法原理三方面对两种提取结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均能快速、准确地提取震害损毁建筑物信息,而面向对象提取方法成功地抑制了由于单个像元光谱异质性大而导致的高光谱遥感分类"胡椒盐"噪声,有效地解决了基于像元方法中存在的"同物异谱,同谱异物"现象,其总体精度(90.38%)比基于像元方法的总体精度(76.84%)更高。

    2013年03期 v.29 35-38+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25 ]
  • 基于行政隶属关系树状图的地名消歧方法

    朱少楠;张雪英;李明;王宇;

    同一地名映射不同物理空间位置的地名歧义现象普遍存在,地名消歧是指为地名分配唯一地理位置的过程。欧美国家的地名数据库和相关知识库比较完善,提出一系列通用或适宜个别语种的地名消歧方法。由于我国当前缺乏类似的高质量数据资源,难以直接引入这些方法解决中文地名消歧问题。该文提出在地名识别和地名匹配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歧义地名行政隶属关系树状图,利用上下文相关地名在树状图中出现的子节点数,判断歧义地名指向的地理位置。实验表明,该方法简单易行,而且可以达到较好的消歧效果。

    2013年03期 v.29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54 ]
  • 基于多尺度融合的高分辨率影像城市用地分类

    冯昕;杜世宏;张方利;王嵩;

    基于面向对象的信息提取技术,针对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城市用地分类。首先针对不同城市地物,选择适宜的提取尺度;然后探讨不同城市地物类型提取的适宜特征,充分利用光谱、空间结构、上下文关系、纹理等信息描述地物;最后融合不同地物多尺度下的提取结果。以北京市部分地区QuickBird影像为例,实现城市用地类型的自动分类,结果表明:该方法应用于城市用地分类的精度高达86.74%,为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城市用地分类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2013年03期 v.29 43-47+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9K]
    [下载次数:6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97 ]
  • 基于数据库存储方案的高性能瓦片地图服务研究

    罗智勇;黎小东;

    实时渲染与网络传输是影响WebGIS性能的两大因素,瓦片技术是改进系统性能的最佳选择,它通过对地图数据预先渲染、切片,有效减轻服务器处理压力,减少网络负载和响应延迟,但瓦片数据量庞大,磁盘存储碎片化,影响IO性能,数据可迁移性差,无论是数据备份、迁移或是恢复都耗时漫长。该文设计实现了一种新的基于文件数据库的瓦片存储方案,并将分布式缓存系统Memcached作为缓存支持集成在方案中,不仅克服了传统瓦片储存的缺陷,还在性能方面取得了优异的表现,是构建高性能瓦片地图服务的有益尝试。

    2013年03期 v.29 48-5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下载次数:5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94 ]
  • 鹫峰地区QuickBird影像纹理特征与生物量估测关系初探

    王昆;张晓丽;王珊;焦志敏;宁亮亮;吴石磊;

    以北京鹫峰地区为研究区,探索QuickBird影像纹理特征与地上乔木层生物量间的关系。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纹理分析方法,按照不同窗口大小(3*3,5*5,9*9,15*15,21*21)分别提取QuickBird影像多光谱和全色波段的8个纹理特征值。利用皮尔森相关系数衡量纹理特征与地上乔木层生物量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多光谱波段的大多数纹理特征值与生物量的相关性很低,但是全色波段的大多数纹理特征值与生物量的相关性较高。相比之下,QuickBird多光谱波段和全色波段的光谱特征值与生物量的相关性都较低,这表明,QuickBird全色波段某些纹理特征值可能在提高生物量估测方面起决定性作用。

    2013年03期 v.29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100 ]
  • 基于全球剖分模型的分发数据预处理与制备方法

    陆楠;程承旗;杨宇博;吕雪锋;马海建;冯洋;

    随着对地观测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获取的空间影像数据更加丰富,如何利用有限的网络带宽响应空间影像数据的实时请求并进行分发是目前空间信息服务的重要研究内容。该文采用地球剖分的思想设计与实现了一种全球空间数据分发系统的影像数据预处理与制备方法。该方法根据GeoSOT剖分方案对地球空间进行多级、多尺度划分,建立剖分编码与单幅影像内数据块的多尺度逻辑索引,这种索引有利于以剖分索引面片为单位进行多尺度数据块的提取与分发。

    2013年03期 v.29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8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7 ]
  • 绿洲与其外围区域地表温度差异的遥感分析

    戚鹏程;张海军;

    以外流河绿洲卫宁平原为例,基于MODIS和ETM+资料研究了绿洲与其外围区域的LST差异。结果显示:1)绿洲与其外围区域的LST差异具有明显的年内变化,该差异在1月最小,在7月上旬最大;2)绿洲与外围LST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降水越多的年份绿洲与外围的LST差异越小;3)20世纪70年代以来研究区低温斑块的面积明显增大,将来低温斑块有再扩张的可能;4)土地开发利用或保护恢复措施会影响绿洲的大小和形状,从而影响冷岛结构,所以认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中应考虑不同利用方式对冷岛结构的影响。

    2013年03期 v.29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1 ]

报道

  • 迁址通知

    <正>自2013年6月,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编辑部拟由原址——石家庄市长安区西大街94号(邮编050011)迁至新址——石家庄市裕华区槐安路116号(邮编050021),电话、电子信

    2013年03期 v.29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基于虚拟核面的高山峡谷序列数码影像匹配方法

    杨杰;苏博;戚鹏程;

    针对高山峡谷数码影像的特殊性,提出一种基于虚拟核面的序列影像匹配方法。该方法采用虚拟核面约束采集点的匹配,不仅缩小了匹配的搜索范围,且提高了匹配精度。实验证明,该算法匹配多张影像时,采集点匹配的正确率高于97%,满足高山峡谷地区工程勘测的要求。

    2013年03期 v.29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区域经济

  • 太湖流域粮食生产格局变化及影响机制研究

    潘佩佩;杨桂山;苏伟忠;王晓旭;姚士谋;

    太湖流域是中国传统粮食高产区,其粮食生产演变对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该文从宏观视角探讨了该区1985-2010年27个县域粮食生产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该区粮食产量波动较大,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历经波动发展-急剧减少-稳步增长三阶段,粮食总产变异系数和波动系数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区域粮食安全风险较大;空间分布上高产区不断减少,低产区范围扩大,粮食生产重心移动与人口重心移动方向相反,粮食供需矛盾加大。耕地数量、质量、结构和方式等的变化是驱动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重要机制,其中不同质量水平的耕地数量和耕地利用方式变化是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因子。落实差别化耕地保护政策、避免耕地资源隐性流失、转变耕地利用方式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013年03期 v.29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5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45 ]
  • 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叶昌东;周春山;

    以2008年全国5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为样本,分析了1990-2008年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形态在形状指数、空间紧凑度和空间破碎度方面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形态趋向带状特征,形状率和圆形率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西北部、西部和东部地区的城市;2)空间紧凑度下降,面积-周长紧凑度和面积-轴线紧凑度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西部地区的城市;3)空间破碎度趋于增强,分形维数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最大的是西南和东南部地区的城市;4)影响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城市规模的扩大、新型城市空间要素的出现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多中心化。

    2013年03期 v.29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8K]
    [下载次数:19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77 ]
  • 基于偏移-份额模型的中国制造业空间格局变化解释

    赵瑜嘉;贺灿飞;王伟凯;

    外部环境变化促使中国制造业空间格局不断演变。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运用改进的偏移-份额模型,将1998-2008年中国地级单元的制造业增长量分解为国家分量、省域分量、行业分量和区位分量。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宏观政策推动产业增长,促进产业转移;省域政策和邻域的制造业布局影响本地产业结构;行业的要素密集类型和垄断水平导致空间布局差异;区域经济、区域政策以及城市群内部的联系影响制造业空间格局变化。进一步选取代表性行业对偏移-份额模型中的行业分量和区位分量的组合情况进行研究,认为行业特征与区位特征需要相互匹配才能形成合理的城市产业结构,进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2013年03期 v.29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下载次数:8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65 ]

国土研究

  • 基于虚拟土理念的中国耕地资源价值核算初探

    赵新新;金晓斌;周寅康;

    在经济高速发展带来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形势下,深化对耕地资源价值的认识,有助于实现耕地资源空间布局优化和耕地市场化流转。该文在明确虚拟土内涵与类型划分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属性出发,运用收益还原法、替代法等方法,以省级为单位,分别测算了中国产能虚拟土、资源虚拟土和生态虚拟土价值,通过SPSS聚类分析和GIS空间分析,从虚拟土角度分析我国耕地资源价值的空间分布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产能虚拟土得分最高的广东省是得分最低的内蒙古自治区的8.94倍;资源虚拟土得分最高的上海市是得分最低的黑龙江省的96.10倍;生态虚拟土得分最高的上海市是得分最低的贵州省的9.25倍。在空间分布上,产能虚拟土与纬度气候带分布基本一致,资源虚拟土分布受经济影响较大,而生态虚拟土分布则受气候和经济因素共同作用。

    2013年03期 v.29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68 ]
  • 基于“源”“汇”理念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

    刘明皓;王耀兴;

    在总结传统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的基础上,从总动态度、地类活跃度、用途转换波动度层面构建了土地利用动态分析模型,并以4期遥感数据为研究数据揭示了21年来重庆主城区土地利用总动态变化度、类型转换活跃度以及转入与转出的波动度。提出了地类活跃度、用途转换波动度概念,构建了相应的分析模型,并从"源""汇"理念对用地类型转入与转出的波动度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弥补了现有分析模型的不足。该系列分析结果可为城市动态模拟的用地需求预测、转换规则建立及其他参数的设置提供参照,也可为完善现有动态模拟模型的用地转换规则、提高模型的适用性起到积极作用。

    2013年03期 v.29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98 ]
  • 历史遗留损毁土地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探讨

    李晶;刘燕萍;胡振琪;杨耀淇;苗慧玲;李恩来;

    掌握历史遗留损毁土地现状"家底",是县级以上国土资源部门履行复垦责任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损毁土地调查成果质量也直接影响后期评价、复垦规划、复垦实施和复垦动态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该文基于实践经验法、对比分析法、理论分析法等方法,探讨了历史遗留损毁土地的内涵,明确了调查基本单元,提出了调查内容体系、调查方法和技术路线,对指导历史遗留损毁土地调查实施和贯彻落实《土地复垦条例》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03期 v.29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4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60 ]
  • 河南伊洛河流域更新世地貌演变及驱动评述

    邱士可;鲁鹏;

    根据野外调查,结合相关文献,利用GIS制图与空间分析功能对伊洛河流域更新世地貌特征与演化进行了分析,在原有地貌类型基础上划分若干地貌单元,对各类地貌单元的海拔高度、坡度、面积及比例进行量算,并对地貌演变的气候与构造驱动进行评述,为区域早期人地关系研究奠定基础。结果显示,晚第三纪以来发生的新构造运动,在区域主要表现为间歇性的抬升,其对区域宏观地貌特征的形成起到决定作用。新近纪以来的气候冷、暖、干、湿的交替波动,在地貌发育过程中起到较小尺度下的修塑作用,主要表现为堆积、侵蚀等不同特征。伊洛河流域现代地貌特征的形成是构造、气候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燕山运动奠定了伊洛河流域的地貌轮廓,但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区域地貌不断演变,现代地貌特征逐步形成且仍在不断演化之中。

    2013年03期 v.29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81 ]
  • 欧洲耕地撂荒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史铁丑;李秀彬;

    农地撂荒伴随的森林植被自然演替最早发生在欧洲。耕地撂荒严重影响农田土壤、粮食生产等方面,且在中国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该文总结了欧洲耕地撂荒的定义、规模、驱动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对比分析了中国耕地撂荒的现象、成因和今后应该重点研究的内容,以期对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2013年03期 v.29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5 ] |[阅读次数:52 ]

专题研究

  • 结合信息熵改进的证据权法与滑坡危险度区划

    杨可明;郭海会;钱小丽;王建超;张丹丹;

    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其危害性极大,科学地划分滑坡危险度是防灾减灾工作中主动预测预警的重要环节。该文结合GIS技术与信息熵理论,充分利用熵值法特别适合于确定同一个指标下不同因素相对权重的特点,开展了滑坡危险度区划模型中证据权法的改进研究,并以台湾地区为实验区,在综合考虑滑坡的形成要素并提取滑坡危险度评价因子后,实现了研究区滑坡危险度区划。通过定性和定量等精度检验和对比分析,证明了结合信息熵改进的证据权法所获得的滑坡危险度区划结果更准确且更符合实际。

    2013年03期 v.29 104-108+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下载次数: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87 ]
  •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通达性度量与空间特征分析——以广州市为例

    陈少沛;

    以广州市轨道交通网络为例,基于公交乘客出行心理特征提出换乘次数和出行时间为网络通达性度量指标;应用公交路径分析算法,获取节点(地铁站)间的最少换乘次数和出行时间,构建换乘和时间矩阵,实现节点的换乘和时间通达性指标计算;在轨道交通网络空间连通性评价的基础上,应用ArcGIS的反距离权重插值方法生成等值线图,勾画出整体网络的通达性空间格局,阐述其空间特征;进一步讨论目前广州市轨道交通网络空间结构的不足,并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2013年03期 v.29 109-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3K]
    [下载次数:9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03 ]
  • 基于雨洪综合管理的上海临港新城降雨径流水文模拟

    徐海顺;张秋卓;蔡永立;

    针对当前城市严峻的雨洪生态环境问题,在多目标雨洪控制利用的视角下,确定了径流削减、洪涝控制、水质保障、雨水资源化利用的雨洪综合管理体系。基于GIS平台,结合上海市临港新城总体规划愿景,建设研究区雨洪综合管理GIS数据库。在两级集水区层面,对研究区未来的地表径流产流、洪水与内涝淹没、径流污染负荷进行了空间模拟,进而判别出研究区的径流削减重点控制区域、洪水与内涝高危区域、水质保障重点控制区域,并通过雨水资源化利用需求分析,确定了研究区雨水回收利用重点区域的雨水存储设施建设规模。结果表明:1)LEED标准降雨事件下,开发后相比开发前,研究区径流产流总量增加了637 776.87m3(23.44%);两级集水区中,径流削减重点控制区域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3.10%、55.05%。2)研究区分别有10.61%、26.98%的用地存在较高的洪水和暴雨内涝风险。3)WQv标准降雨事件下,研究区NH3-N、TP、TSS 3种污染物的总负荷量分别达2.27t、1.03t、797.33t;两级集水区中,水质保障重点控制区域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9.24%、18.52%。本研究可为后续的城市雨洪综合管理提供依据,对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03期 v.29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48 ]
  • 黑龙江连环湖近现代沉积速率及粒度反映的气候干湿变化

    孙清展;臧淑英;肖海丰;

    通过对连环湖沉积物柱芯YCHB样品的放射性核素137 Cs和210 Pb测验结果进行研究,表明该柱芯137 Cs自1954年初次沉降以来存在1963年、1975年和1986年3个比较突出的蓄积峰,获得连环湖沉积物记录的137 Cs相应时标年份到采样年份(2010年)的平均沉积速率分别是0.170g/cm2.a-1、0.072g/cm2.a-1、0.054g/cm2.a-1及0.051g/cm2.a-1。借助210PbCRS计年模式,发现连环湖过去176年间的沉积速率是波动的,先升高后降低是其总体趋势,这种波动的沉积环境可能与人类在连环湖地区相应历史时期的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探讨了两种计年结果差异产生的可能原因。比较分析了当地年均降雨量与沉积物柱芯YCHB对应时段颗粒的中值粒径之间的关系,发现该地区的降雨量和连环湖沉积物粒度的中值粒径(d(50))在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较少的情况下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即同步波动性良好。在针对湖泊沉积高分辨率、短时间尺度(年际、10a)的研究中,沉积物粒度的中值粒径是指示湖区降雨量变化的有效指标。

    2013年03期 v.29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77 ]
  • 下载本期数据